欢迎您访问武汉大学《写作》杂志/中国写作学会网!
写作论坛
首页/ 写作论坛/ 正文
《经纬冰穹:武汉大学极地科学考察故事》出版
发布时间:2024-12-02 16:06:08 来源: 访问次数:

2024年11月,文学院王三礼、宋时磊、萧映主编的《经纬冰穹武汉大学极地科学考察故事》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4.7万字,采写41名科考队员,形成33篇文章。宋时磊、萧映分别为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

自1984年首次参加极地科考以来,武汉大学在40年的科学考察中创造了多项第一,为支撑和服务国家极地科学考察、维护国家极地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我国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出重要贡献。2023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回信。他向正在参加中国第四十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4名武汉大学师生和全体考察队员致以亲切慰问,充分肯定近40年来武汉大学师生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勉励要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希望武汉大学师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接续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持续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传播好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科考精神、武大精神,充分挖掘南北极科考团队蕴含的育人资源,2023年12月4日,经武汉大学文学院党委研究,拟由文学院党委牵头,组织团队对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人物和事迹进行采写、整理和编辑出版,充分讲好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故事,本书从武汉大学曾到过南北极科考的师生中精选30名代表性人物,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讲述他们的科考经历和相关故事,呈现他们传承弘扬“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校训精神和“爱国爱校、敢为人先”的武大南极科考精神的真情实感,体现南北极科考亲历者的生命脉动和精神特质。

《经纬冰穹:武汉大学极地科学考察故事》一书的主标题为“经纬冰穹”“经纬”有地理和测绘特色并有“经天纬地” “治理”之意;“冰穹”凸显极地特色,冰穹 A是南极冰盖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在人类首次踏上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的过程中,武汉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全书分为四篇:筚路蓝缕、行而不辍、薪火相传、共襄盛举。各篇主要有三条逻辑主线:时间线、学科线、师生线。“路蓝缕”所涉及人员主要是测绘学科这些人员都是 2000年及以前从事南北极科考的前辈教师,他们是开拓者,故篇名为“筚路蓝缕”。“行而不辍”所涉及人员是 2000 年以后从事极地科考的教师、科研群体。他们是事业的赓续者,故篇名为“行而不辍”。“薪火相传”主要是测绘遥感学科的学生群体,他们是接棒者和传承者,是事业的新一辈开创者,故以“薪火相传”譬喻。“共襄盛举”所涉及学科是测绘遥感之外的公共管理、微生物学、医学等学科,借此凸显武汉大学的多元学科交叉的优势,并与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的“学科优势”相呼应。

6FBDD


2024年11月28日学校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暨《经纬冰穹:武汉大学极地科学考察故事》发布会上,文学院党委书记王三礼表示,文学院党委牵头开展此次采编工作,也是充分发挥学院写作学科优势,讲好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故事,丰富课程思政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切实将重要回信精神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楚龙强充分肯定了该书的成书质量和内容品质,认为该书是人文精神与科考精神相碰撞而诞生的文化精品代表,该书的采编过程和成书成果既是极地科考团队的故事集、奋斗史,也是一堂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大学《写作》杂志社、中国写作学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学文学院609 邮编:430072 电话(传真):027-68752268 E-mail:writing@whu.edu.cn

《写作》杂志微信公众号

《写作》杂志订购二维码

Copyright武汉大学2019     鄂ICP备05003330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