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议题的背景和主旨
21世纪以来,随着创意写作的兴起、驻校作家项目的不断实施,作家学者化的议题,成为学界的研究议题热点议题之一。作家学者化的代表性成果有王安忆的《小说课堂》(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再版)、《心灵世界》(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再版),毕飞宇的《小说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阎连科的《阎连科的文学讲堂:十九世纪》和《阎连科的文学讲堂:二十世纪》(香港中华书局,2017年版),以及张大春的《小说稗类》(天地出版社,2019年再版)等等。
小说家们往往结合其创作实践经验与感受,形成了对经典小说文本的独特理解,同时兼及对小说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小说与影视不同艺术媒介之间的区别等议题的讨论与阐发(见战玉冰《小说家的小说课——以近年来几种“小说课”讲稿为中心》),《写作》2020年第6期)。
相对而言,学者的作家化问题,受关注的程度较低。实际上,21世纪以降,学者作家化的成果也十分丰硕。李敬泽、汪应果、杨剑龙、徐光寿、曹文轩、张清华、张新颖、丁帆、南帆、於可训、王兆胜、张柠、梁鸿、高旭东、黄灯、叶炜、项静、张怡微、周芳等学者,都有大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发表。其中不乏精品之作,并在学界有广泛评论,如梁鸿非虚构的“梁庄系列”。
这种类型的作家,还可以列举出一个长长的名单。他们的作品在对现实的关切、对知识分子群体和校园的熟稔了解、在知识化和百科全书构建以及地域文化书写等方面,拥有一些共同的脉络和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随着学者自觉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高校对学者文学创作观念的转换和包容性的增强,学者的文学创作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
因此,学者作家化问题,或者说学者的文学写作,理应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或许在深入发掘后,会助推某些学院化写作流派的发展和演变,催生新的文学力量。而这或许是对“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种历史缺憾的一种修正和反拨,中文专业教师投身文学写作这种现象本身,足可以具有革命性力量。
(武大写作学中国写作学会联合党支部 宋时磊 撰文;武汉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程婧一 编辑)
学术议题的相关延展资料
一、《小说评论》与“三栖评论”
在《小说评论》2021年第1期,南京大学教授吴俊开设了“三栖评论”专栏。其中提出了“三栖评论”的概念,主要针对创作领域自成一家的学者批评家现象,专题探讨其学术批评以外的多文体创作贡献,或就其学术批评与创作进行贯通研究。此专栏希望在专业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学术层面上,对学者之创作进行文学价值的研究。
二、第十三期东湖青年批评家沙龙:打通“文”与“学”
2021年4月,第三期东湖青年文学评论家沙龙,在武汉大学文学院围绕“‘作家学者化’与‘学者作家化’现象再探讨”的话题,展开多维度、开放式的文学思考,探索“作家批评”与“学者小说”的发展新路。现场讨论十分热烈。